阿司匹林可谓“百年老药”,从诞生的那一刻起,围绕它的争论就从未停止。但在心血管疾病的预防上,专家们一致认为:阿司匹林可以降低ACS患者的短期和长期死亡率;若无禁忌证,所有ACS患者都应尽早接受阿司匹林治疗。这足以说明该药物在ACS防治方面的重要价值。
古希腊著名医生希波克拉底曾把柳树皮磨成药粉让病人服用,该镇痛药就是阿司匹林的原型——水杨酸。1899年,费力克斯·霍夫曼生产出的稳定且副作用相对较小的乙酰水杨酸(ASA)的生产专利获批,从此阿司匹林便问世了。
1974年,英国流行病学教授彼得·埃尔伍德博士发表论著,对心肌梗死后服用阿司匹林对死亡率的影响进行首次随机试验。从而引发全世界医学研究者对阿司匹林降低心血管事件的研究兴趣。1983年,哈佛大学查尔斯·海尼肯斯博士经过了5年的研究后发现,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比服用安慰剂的患者,心肌梗死风险降低了44%,首次致死性心肌梗死发生率下降了66%。
阿司匹林是把双刃剑,并不适用于所有患者。目前国内外指南均认可阿司匹林用于心血管高危患者一级预防,建议10年及终生风险评估工具综合使用,对人群进行划分。以引起血管内皮损伤的危险因素作为简要的划分方法,对整体危险因素进行有效管理,如高血压、糖尿病、血脂异常,在有效控制危险因素的基础上,加用阿司匹林进行心血管病的一级预防。为了增加阿司匹林一级预防的临床净获益,在长期使用前仍应进行出血风险评估,必要时可考虑将OB检测、HP检查作为常规筛查手段,避免出现严重消化道出血事件。
救治心梗:时间就是生命!
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,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救治也飞速发展。救治手段相对多样的同时,医生学者们也越来越多地重视到在心梗救治中“时间就是生命”的重要原则。
遗憾之处在于,在我国的心梗救治过程中,院前急救往往是延误最久的环节。患者的大意、家属的疏漏、社区条件不完善、院前到院内的对接延误等一系列因素让白衣天使们爱莫能助。
因此,心梗救治其实是心惊肉跳且争分夺秒的。每一分每一秒的进步都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,并不能依靠院内救治单一环节的完善。怀着对生命的敬畏和战胜疾病的勇气,每个人都应当为心梗救治贡献一份力量,哪怕是普及心梗常识,哪怕是避让救护车辆,您说呢?
本文内容部分来源网络,如有侵权烦请告知。
一个终极问题:如何无成本地快速治疗心肌梗死?
答:告诉患者他心梗马上就会死亡,患者听完心里“咯噔”一下……(笑脸)
H本周热词相关词汇:
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
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
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
冠状动脉coronary artery
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
糜烂erosion
溃疡ulcer
心律失常arrhythmia
血脂异常dyslipidemia
心绞痛angina pectoris
主动脉瓣狭窄aortic valve stenosis
感染性休克septic shock
硝酸甘油nitroglycerin
阿司匹林 Aspirin
乙酰水杨酸Acetylsalicylic Acid
院前急救pre-hospital care